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历史命题,也是一个弥久常新的话题。但是,对于怎样才是人 的全面发展、如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问题,却一直难有令人满意的答案。现实中,不 少人把人的全面发展等同于人实践能力的提高,以人的物质创造力强弱高低来衡量人的 全面发展的程度。所以,当人类借助于科学武器,使自己从一个匍匐于神像脚下的卑微 生物一跃而为雄踞地球的万灵之长之后,就觉得已经获得了全面发展,乃至把金钱的积 累和权力的膨胀作为人的发展的标尺,并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到物质创造上,从而以一种 主子的姿态向大自然拼命索取。遗憾的是,当人们面对着自我创造的那些令人眩目的物 质财富时,却难有全面发展的喜悦,反而产生一种失乐园的忧郁。尤其是人们受到来自 大自然和社会的种种报复而警醒时,才发现自我已经迷失,才发现人并没有获得真正意 义上的全面发展。于是,“认识自我”、“人的全面发展”等命题,又以新的意义召唤 着现代人,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呼声汇成一股新的人本主义浪潮。本文正是在这个意 义上,从人性理论的角度,对人的全面发展再作一番探讨,并以之求教大方。
一、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本能的有效社会化
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在人性的基础上进行。
什么是人性,至今未有定论。而且一些关于人性的定义,如人性善、人性恶等,都是 人的具体社会行为的评价,根本没有上升到理论层面。从字义上理解,人性应指人的属 性。这属性不仅包括本质属性,也包括非本质属性,不仅包括一般属性,也应指特殊属 性。但是,由于世界上其他物质的一切属性人皆具有,即所谓“万物皆备于我”,那么 ,照此分析人性,则人性与其他物质属性无多大区别。所以,一般都把人性界定在与动 物相区别的属性,即人的本质属性。马克思指出,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从马克思的话 里,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人性是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没有社会化过程,人与 动物只有形体之别,而无本质之别。只有通过社会化,人才可能成为与动物相区别的人 。世界各地一些关于兽孩的报道告诉我们,当一个人丧失了社会化的环境,即本能失去 了社会化的机会后,那么他就不具备人性,形虽类人,但性不类人。即或回到社会中来 ,也难以适应社会。基于此,我把人性定义为人的本能的社会化。即人性是人的本能在 一定的社会条件下,通过社会的强化而形成的。
如果说,人性是人的本能的社会化,那么,人的全面发展,则应该是人的本能的有效 社会化。
人的本能社会化的结果,常常出现两极性。例如人的争斗的本能,在社会化过程中, 被正义所激发,则成为勇敢;被非正义利用,则成为一种野蛮。符合社会公众利益的行 为总视为美好的人性,违背社会意愿的行为总视为非人性的或邪恶人性的。因此,人性 范畴常常是对立的两极:善与恶、爱与恨、诚实与虚伪、无私与贪婪、勇敢与怯懦、敬 爱与嫉妒……实际生活中,人们又把那些本能朝好的方面发展者称为“有人性”,把本 能朝坏的方面发展者称为“没人性”。人们总希望人性朝好的一极发展,因此当一个人 进入社会之后,社会总是努力教育引导每个人,力求使其自然本能循着正确的轨道良性 发展,也就是使人的本能获得有效社会化。
人的社会化是一种行为过程。这种行为过程是由外部变量和内部变量这两种变量相互 作用的过程。这两种变量即我们平素所说的遗传与环境。有效的社会化就是使遗传与环 境这两种变量协调作用,互为促进。
人的本能是遗传的。凡本能都有一种主动显示的趋向,人的许多欲望便是本能显示的 内在动力。欧文曾说过:“人生来就具有谋求幸福的欲望,这种欲望是他的一切行为的 基本原因,是终身都有的,用一般人的话来说,这便是人的利己心。”人的欲望促 使人不断外求,而社会的发展则给人的欲望的实现创造种种契机。人的欲望越强烈,本 能显示得越多,人性就越丰富,人的创造物也就越多,社会环境也变得越来越丰富。丰 富的社会环境又为人的本能显示提供丰富的营养。这种相互作用不断循环着,使人性在 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结合的过程不断被优化。许多人认为,人性的发展就是人的自然属 性与社会属性有机结合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人的本能有效社会化的过程。
人的全面发展的哲学思考
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历史命题,也是一个弥久常新的话题。但是,对于怎样才是人 的全面发展、如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问题,却一直难有令人满意的答案。现实中,不 少人把人的全面发展等同于人实践能力的提高,以人的物质创造力强弱高低来衡量人的 全面发展的程度。所以,当人类借助于科学武器,使自己从一个匍匐于神像脚下的卑微 生物一跃而为雄踞地球的万灵之长之后,就觉得已经获得了全面发展,乃至把金钱的积 累和权力的膨胀作为人的发展的标尺,并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到物质创造上,从而以一种 主子的姿态向大自然拼命索取。遗憾的是,当人们面对着自我创造的那些令人眩目的物 质财富时,却难有全面发展的喜悦,反而产生一种失乐园的忧郁。尤其是人们受到来自 大自然和社会的种种报复而警醒时,才发现自我已经迷失,才发现人并没有获得真正意 义上的全面发展。于是,“认识自我”、“人的全面发展”等命题,又以新的意义召唤 着现代人,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呼声汇成一股新的人本主义浪潮。本文正是在这个意 义上,从人性理论的角度,对人的全面发展再作一番探讨,并以之求教大方。
一、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本能的有效社会化
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在人性的基础上进行。
什么是人性,至今未有定论。而且一些关于人性的定义,如人性善、人性恶等,都是 人的具体社会行为的评价,根本没有上升到理论层面。从字义上理解,人性应指人的属 性。这属性不仅包括本质属性,也包括非本质属性,不仅包括一般属性,也应指特殊属 性。但是,由于世界上其他物质的一切属性人皆具有,即所谓“万物皆备于我”,那么 ,照此分析人性,则人性与其他物质属性无多大区别。所以,一般都把人性界定在与动 物相区别的属性,即人的本质属性。马克思指出,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从马克思的话 里,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人性是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没有社会化过程,人与 动物只有形体之别,而无本质之别。只有通过社会化,人才可能成为与动物相区别的人 。世界各地一些关于兽孩的报道告诉我们,当一个人丧失了社会化的环境,即本能失去 了社会化的机会后,那么他就不具备人性,形虽类人,但性不类人。即或回到社会中来 ,也难以适应社会。基于此,我把人性定义为人的本能的社会化。即人性是人的本能在 一定的社会条件下,通过社会的强化而形成的。
如果说,人性是人的本能的社会化,那么,人的全面发展,则应该是人的本能的有效 社会化。
人的本能社会化的结果,常常出现两极性。例如人的争斗的本能,在社会化过程中, 被正义所激发,则成为勇敢;被非正义利用,则成为一种野蛮。符合社会公众利益的行 为总视为美好的人性,违背社会意愿的行为总视为非人性的或邪恶人性的。因此,人性 范畴常常是对立的两极:善与恶、爱与恨、诚实与虚伪、无私与贪婪、勇敢与怯懦、敬 爱与嫉妒……实际生活中,人们又把那些本能朝好的方面发展者称为“有人性”,把本 能朝坏的方面发展者称为“没人性”。人们总希望人性朝好的一极发展,因此当一个人 进入社会之后,社会总是努力教育引导每个人,力求使其自然本能循着正确的轨道良性 发展,也就是使人的本能获得有效社会化。
人的社会化是一种行为过程。这种行为过程是由外部变量和内部变量这两种变量相互 作用的过程。这两种变量即我们平素所说的遗传与环境。有效的社会化就是使遗传与环 境这两种变量协调作用,互为促进。
人的本能是遗传的。凡本能都有一种主动显示的趋向,人的许多欲望便是本能显示的 内在动力。欧文曾说过:“人生来就具有谋求幸福的欲望,这种欲望是他的一切行为的 基本原因,是终身都有的,用一般人的话来说,这便是人的利己心。”人的欲望促 使人不断外求,而社会的发展则给人的欲望的实现创造种种契机。人的欲望越强烈,本 能显示得越多,人性就越丰富,人的创造物也就越多,社会环境也变得越来越丰富。丰 富的社会环境又为人的本能显示提供丰富的营养。这种相互作用不断循环着,使人性在 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结合的过程不断被优化。许多人认为,人性的发展就是人的自然属 性与社会属性有机结合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人的本能有效社会化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