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作小结及体会
一抓紧学习,转变角色。在知识经济时代,在学习型社会,抓学习绝不应该是一个冠冕堂皇的词,学习是现实之需,是立足之基,尤其是对刚刚转换了工作岗位、改变了生活方式的我来说,紧抓学习不放手,既是快速适应工作,尽快转变角色的必由之路,也是一条成功的捷径。作为县委办的一个新人秘书,我在各位主任和同事的指导下,依据工作性质和特点,紧紧围绕“学材料”与“学办事”两个方面展开工作。在“学材料”的内容上,一是学习格式和体裁。党政文件、讲话、简报、汇报等形式各异的书面材料都有各自的硬性要求和固定格式,都有其万变不离其宗的“通项公式”,这些也都属常识之列,务必熟稔于胸。通过学习,我基本掌握了一些常见的诸如领导专题讲话、宴会致辞、党政文件等不同形式的材料起草格式和要求。二是学习措辞和提炼。由于长期教书和读书的缘故,我也养成了随手写写的习惯,在一年多的时间里,虽然借用新浪博客和甘肃飞天博客平台写了大约10万字的博文,其中虽不乏十几篇刊登在《兰州日报》、《西部商报》等省城报纸上,但大都稚嫩拙朴,而且以闲言碎语、性情乱写为主,在措辞的甄别、文句的选用上比较随意、草率,是真正的“我手写我口”。而县委文件要求非常严格,特别是在语言的运用上,要做到得体、晓畅、简洁、准确,绝不能信马由缰、随意为之。县委材料与政府材料的起草在角度上有着很大区别,政府材料主要以陈述事实为主,属于横向型,而县委材料要以政府的为事实依据,在此基础上进行思想、观点、举措的提炼与归纳,属于纵向性。因此,县委材料的起草一定要具备善于归纳、挖掘、梳理的素养能力。三是学习县情。对全县经济发展、社会结构、民计民生、自然条件、民风民俗等总体情况以及一些细节的掌握和熟知是工作中的客观需要,也是促进自身进步的必要条件。在对县情了解的基础上,再把触角适度向市情、省情乃至国情延展,对自己吃透政策,把握要领,写好文稿都有莫大的裨益。在“学材料”的方式上,一是向领导学。县委办有严格的材料起草程序,最后核定环节领导会认认真真、仔仔细细从行文逻辑、框架布局到每一个字句进行斟酌,经过领导修改后,一定要比照自己写的初稿,找出领导为什么要那样改,那样改好在何处,然后将其消化体会,促使下次起草的材料质量得到提高。二是向同事学。我身边的同事都有着丰富的写材料经验和较高的写作能力。站在身旁看他们如何谋篇布局、如何敏锐、准确把握领导的讲话意图和精华,如何起承转合优化框架,如何遣词造句到位表达。在比对中看优势、找差距,明确努力方向,找准奋斗目标,努力提升自己的写稿水平。三是向会议学。在开会的时候,一定要做个有心人,只要自己认真学、善于学,就会有所获、有所得。一月来,我总共参加过近10次各类会议,其中有几次是由县委王书记、马书记分别主持召开的有关林权制度改革、农村、农业等方面的会议,在会上领导除了照稿宣读外,往往会结合自己对该问题的长期思考即兴、脱稿讲一些掷地有声、真知灼见的话,常常让人振聋发聩。另外的几次是电视电话会,分别是政治局常委周永康做了重要讲话的全国司法工作会、省委书记陆浩做了讲话的全省循环经济会,这些中央、省级领导理论水平极高、工作阅历颇丰,看问题深入透彻,鞭辟入里,常常妙语连珠,让人顿觉叹为听止。四是向媒体学。领导的一些重要讲话一般都会在党报、党刊上刊登,一定要注意学习领悟,对培养自己的观察分析、概括归纳、语言表达以及拓展视野、激活思路都有很大帮助。前不久,中央召开的全国经济工作会议以及省市的贯彻会的精神蕴含着许多高屋建瓴、纵观全局的深邃思想,值得仔细研读领会。把学习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我的一篇练笔文字也在2010年1月11日的《新农村》报上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