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村需要怎样的大学生“村官”
1、农村需要“下得去”的村官。作为一名已经在农村工作的大学生“村官”应该站在农村的角度来看问题,考虑的应该是农村的事务,打交道的是全体农民,这种角色的转换要求他们必须放下身份、用活知识、加强实践,要广泛地接触农民,了解农民的生活情况和生存状态,倾听老百姓的呼声,知道老百姓最想知道什么,最需要解决什么和最盼望得到什么。只有那种“下得去”的精神,大学生“村官”们才能找准自己的定位,才能知道自己该干些什么,那些事情怎么干和怎么把它干好,做出真正有益于农民群众的事情来。
2、农村需要“待得住”的村官。大学生“村官”到基层后会面临着一系列的的困难:一是办公条件落后,不可能提高像城市里现代化的办公设备;二是生活条件相对较差,大部分村官到村任职后,衣食住行不方便;三是农村工作繁杂琐碎,经常会被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缠住而无法脱身。这些艰苦的条件不仅是对刚从大学校门出来的大学生“村官”的意志力的挑战,同时也是对他们人生追求的一大考验。如何实现自己的理想,从容的面对这些困难并能很快的克服它们,全身心的投入到农村各项工作中,就必须要待得住、要扎得下根。这样在农村能够干出自己一番事业,对农村农民有所贡献才不是一句空话。
3、农村需要“干得好”的村官。国家鼓励大学生到村任职,就是为了让大学生能够运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发挥自身优势带领农民群众用知识、用科学来改变农村落后面貌,过上富裕的日子。因此大学生“村官”到村后一定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把干好自己的工作作为恪守本职的基本要求,在工作中要经常虚心向那些有基层经验的老干部学习,向那些有农业技能的农民师傅请教,逐步提升自己的基层工作能力。要放下架子,真正去融入农村,深入农民,帮助农民群众出谋划策,传授科学知识和实用技能,帮助农民掌握脱贫致富的本领,让农民得到实惠。这样才能得到老百姓的真正拥护,才能提高自己在群众中的威信,才能有助于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二、影响大学生“村官”发挥作用的制约因素
1、开展工作的经验不够足。大学生“村官”长期在学校读书,普遍对农村工作缺乏了解。由于年纪轻、阅历浅,没有经历复杂岗位的锻炼和艰苦生活的磨砺,社会知识和生活经验、工作经验都比较缺乏,个别大学生“村官”干工作局限于“跑龙套”,单独遇到复杂问题往往茫然无措、束手无策,缺乏独当一面解决矛盾和驾驭局面的能力。
2、发挥作用的环境不够优。有的村干部害怕“徒弟”长本事,不愿意倾心相帮,倾囊相授;有的村干部认为大学生“村官”既然是助理,就要又“助”又“理”,将一些烦事、杂事、难事统统推给大学生“村官”;有一些群众思想观念守旧,对大学生“村官”缺乏理解和支持,在工作中设阻力出难题,使大学生“村官”放不开手脚,发挥不了优势。
2010年渔业水产业工作总结
一、农村需要怎样的大学生“村官”
1、农村需要“下得去”的村官。作为一名已经在农村工作的大学生“村官”应该站在农村的角度来看问题,考虑的应该是农村的事务,打交道的是全体农民,这种角色的转换要求他们必须放下身份、用活知识、加强实践,要广泛地接触农民,了解农民的生活情况和生存状态,倾听老百姓的呼声,知道老百姓最想知道什么,最需要解决什么和最盼望得到什么。只有那种“下得去”的精神,大学生“村官”们才能找准自己的定位,才能知道自己该干些什么,那些事情怎么干和怎么把它干好,做出真正有益于农民群众的事情来。
2、农村需要“待得住”的村官。大学生“村官”到基层后会面临着一系列的的困难:一是办公条件落后,不可能提高像城市里现代化的办公设备;二是生活条件相对较差,大部分村官到村任职后,衣食住行不方便;三是农村工作繁杂琐碎,经常会被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缠住而无法脱身。这些艰苦的条件不仅是对刚从大学校门出来的大学生“村官”的意志力的挑战,同时也是对他们人生追求的一大考验。如何实现自己的理想,从容的面对这些困难并能很快的克服它们,全身心的投入到农村各项工作中,就必须要待得住、要扎得下根。这样在农村能够干出自己一番事业,对农村农民有所贡献才不是一句空话。
3、农村需要“干得好”的村官。国家鼓励大学生到村任职,就是为了让大学生能够运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发挥自身优势带领农民群众用知识、用科学来改变农村落后面貌,过上富裕的日子。因此大学生“村官”到村后一定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把干好自己的工作作为恪守本职的基本要求,在工作中要经常虚心向那些有基层经验的老干部学习,向那些有农业技能的农民师傅请教,逐步提升自己的基层工作能力。要放下架子,真正去融入农村,深入农民,帮助农民群众出谋划策,传授科学知识和实用技能,帮助农民掌握脱贫致富的本领,让农民得到实惠。这样才能得到老百姓的真正拥护,才能提高自己在群众中的威信,才能有助于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二、影响大学生“村官”发挥作用的制约因素
1、开展工作的经验不够足。大学生“村官”长期在学校读书,普遍对农村工作缺乏了解。由于年纪轻、阅历浅,没有经历复杂岗位的锻炼和艰苦生活的磨砺,社会知识和生活经验、工作经验都比较缺乏,个别大学生“村官”干工作局限于“跑龙套”,单独遇到复杂问题往往茫然无措、束手无策,缺乏独当一面解决矛盾和驾驭局面的能力。
2、发挥作用的环境不够优。有的村干部害怕“徒弟”长本事,不愿意倾心相帮,倾囊相授;有的村干部认为大学生“村官”既然是助理,就要又“助”又“理”,将一些烦事、杂事、难事统统推给大学生“村官”;有一些群众思想观念守旧,对大学生“村官”缺乏理解和支持,在工作中设阻力出难题,使大学生“村官”放不开手脚,发挥不了优势。